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封面 > 正文

“上海阿姨”一员难求-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7-07-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在5%的“上海阿姨”中,原本户籍就在上海的只占2/5,3/5都是嫁到上海的新上海人。
记者|金 姬
 
       杭州保姆放火案中的受害人一家,据说是通过一家注册在上海的洋晨家政找的住家保姆。主攻高端保姆市场的洋晨家政对外宣称是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这一点得到了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否认。
  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宝霞对《新民周刊》表示,上海家政市场起步早、相对规范,因此长三角地区的高端客户可能更认可上海的家政中介。有些城市的家政公司甚至优先聘用在上海做过保姆的人,由此可见对上海家政市场的认可。但上海的家政中介大约有2400家,其中只有300多家才是会员单位,这一行业的流动性很大,也让一些黑中介有了可乘之机。
  事实上,除了对上海家政中介的认可,“上海阿姨”也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只不过,当年一大批因为“4050工程”而进入家政行业的“上海阿姨”都因为各种原因淡出了。“上海阿姨”也成了稀缺资源。
 
从70%到5%
  上海保姆市场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上海家庭走出原先的封闭和禁锢,很多家庭因为企业业务量增大、工作繁忙,也有因为家人当老板,生活需要人照顾而考虑请保姆。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市国有企业的下岗人数达到100多万,其中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占了相当的比例。因为这些人大多数都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学历普遍不高,又缺乏市场竞争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所以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但他们在家里是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最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因此这一就业弱势群体成了上海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
  2001年3月,上海市出台了一项名为“4050”工程的就业援助计划,帮助大龄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的一项措施,就是针对40岁以上的女性免费开设家政服务的培训,参与者在学习、考试合格之后便有机会上岗。
  根据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巾帼园总经理周珏珉回忆,当时,巾帼家政70%左右都是“上海阿姨”,其他入行早的家政公司情况也都差不多。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大批“上海阿姨”坚强地走出下岗待业的阴影,从事这个当时不大被世人认可、甚至缺乏一定保障的岗位,用她们的勤劳和热忱打响了名气和口碑。也是从那时起,“上海阿姨”的群体形象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大约在2003年前后,市场上六成还是上海阿姨,外地阿姨占比四成。随着社会变迁,很多外地女性来到上海,补充了这一劳动力市场。随着岁月的流失,这批老“上海阿姨”年龄增大,她们的孩子也逐渐出道、成婚,她们的生活压力随之减小,加上工作上也开始力不从心,“上海阿姨”愈来愈少。与此同时,上海本身安置的岗位比较多,选择余地大,家政业的人员结构就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
  上海市商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如今上海家政从业人员达50万名,95%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而根据业内人士透露,即便在这5%的“上海阿姨”中,原本户籍就在上海的只占2/5,3/5都是嫁到上海的新上海人。据悉,如今的本土“上海阿姨”不再是当年的下岗女工群体,而是以被征地农民居多,她们往往来自上海郊区,以钟点工居多。而新“上海阿姨”的年龄在45至65岁之间,做的也是不用住家的钟点工,收费每小时可能比外地钟点工多5元。
  和当年生活所迫不同,如今选择当保姆的“上海阿姨”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经济条件不太好,为了孩子努力赚钱的,大约占七成;其二是离婚但小孩已经出道,既想赚钱又想打发时间的,估计占两成;最后一种是纯粹打发时间的,只占一成左右。
保姆市场的“地域品牌”
  “上海阿姨”有其特有的优势在上海家政市场独树一帜。除了语言上的“天然优势”,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相近等,都让“上海阿姨”能够更好地融入服务的家庭。
  新上海人钱先生用过好几个钟点工,感觉住在附近的“上海阿姨”马大姐最靠谱。“她打扫起来很细致,又是上海人,知根知底,把钥匙给她也很放心。”遗憾的是,50出头的马大姐因为要去照顾生病的母亲而搬家了,钱先生甚至愿意支付来回打车费来挽留这位“上海阿姨”,为雇主着想的马大姐以一句“侬勿格算呃呀”(你不划算的)婉拒了。后来,钱先生尝试用了某o2o平台找了安徽和江苏的钟点工阿姨。
  很多东家和钱先生一样,在上海如果能雇佣一位“上海阿姨”,和拍到沪牌的概率差不多。“上海阿姨”人数减少只是一个原因。与此同时,不少“上海阿姨”因为和雇主家的情分而继续干活,相对比较稳定,市场上流动的人数就更少了。此外,“保姆”“钟点工”这份工作在有些人眼里“社会地位不高”、“不大好意思讲出去给别人知道”……家人的不理解,或是亲戚朋友的指指点点,以及社会认同的缺乏,让很多在职的“上海阿姨”也比较“低调”。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找“上海阿姨”。如今希望找“上海阿姨”的家庭要么是家里有孩子,希望小孩口音、习惯等保持;要么是照顾老人,因为很多老人听不懂外地方言;抑或是对烧菜口味等有要求。除此之外,很多年轻雇主对籍贯并没有很明确的要求。
  “上海阿姨”这一品牌需要传承,而外地保姆也需要在上海这片土地打造自己的品牌。据悉,上海市商务委指导本市规模品牌企业在安徽、河南等家政从业人员来源大省建设供应基地,组织化引进“安徽大姐”“山东红嫂”“江苏阿姨”“陇原妹”等,从源头上实施家政服务人员精准培训和追溯管理。届时,上海的家政市场将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