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封面 > 正文

保护历史风貌,上海的历史责任-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7-06-1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历史建筑是历史风貌区的核心要素,也是历史文脉的重要视觉呈现物,其中,保留了太多历史信息,成为一座城市的秘密基因。
记者|何映宇
 
       上海静安区巨鹿路上一处历史保护建筑被完全拆毁,事件曝光后,激起公愤。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6月8日上午在静安区调研时强调:中心城区的历史风貌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精心保护、用心留存,各项保护工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破坏历史建筑的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保护历史风貌,是上海的底线。
 
城市的文脉怎可损毁
  历史保护建筑对上海为什么重要?
  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是文脉的两大载体,仿佛人的左右手,不可偏废。而其中,历史建筑是历史风貌区的核心要素,也是历史文脉的重要视觉呈现物,其中,保留了太多历史信息,成为一座城市的秘密基因。
  城市肌理直观表现为建筑与空地之间的关系。比如,上海外滩以西地区方格路网街坊;昔日租界的里弄与老城厢的旧民居都具有鲜明、可识别的空间特征。城市的历史风貌因为这些历史形成的空间类型而得以体现。其完整性和独特性是判别保护区历史风貌特征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肌理演变的空间区域和时间阶段确定体现历史风貌的重点地段。
  从今年开始,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确定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著名建筑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与公众对谈“什么是真正的遗产保护”。对于巨鹿路老洋房被拆事件,阮仪三说:“原来邬达克设计的房子那是非常精彩的,你把它拆掉重建一个,能超过邬达克?我觉得不可能。”
  这一天,上海有100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其中新泰仓库、中国实业银行仓库旧址、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厂旧址、怡和打包厂、娄塘天主教堂等文物建筑是首次开放。
  阮仪三说:“我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光是今天要留下一些真东西,而是为了下一代,为了子子孙孙们留下一些真东西。”
  如何保护“真东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做到“四性五原则”。所谓“四性”是指“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而“五原则”则是指在修复行动中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原结构、原环境”。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却常常是似古非古的仿古建筑,把真古董拆了,然后造一些假古董,完全是本末倒置。1980年代,我们曾经做过统计,全国有历史文化名城近2000个,现在还剩下几个?121个!”阮仪三激动地说。
  也不是所有的仿古建筑都让阮仪三教授摇头,苏州拙政园边上,贝聿铭设计了苏州博物馆,阮仪三一看,击节叫好。“它和普通的博物馆都不一样,”阮仪三说,“一般的博物馆就是个大房子,它是一片房子,因为苏州不准建高楼,而且苏州民居就是这样一间间的小房子组成的。贝聿铭的设计深得苏州园林和建筑的精髓。”再看它的立面,钢筋水泥,可是,却不流于俗套,贝聿铭用钢筋水泥,却做出了白墙黑瓦的神韵,令人叫绝。
  阮仪三曾当面问贝聿铭,向贝聿铭讨教设计秘诀,贝聿铭回答阮仪三六个字:“中而新,苏而新。”阮仪三深以为然,对贝聿铭的艺术造诣深感佩服。当然,这世上有几个贝聿铭呢?太多的是像巨鹿路上发生的事件,把破坏当成了创新,这是要深以为戒的。
  当然,要继承文脉,也不是只有简单的保护。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教授汤国华说:“保护民居,特别是有人住的民居有一定难度。对于有人住的民居,国务院颁发了一个保护条例,规定不仅要保护民居的外观、房子的结构安全,还要改善里面居民的生活水平。”
 
保护历史建筑是上海的底线
  对于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的保护,韩正书记也非常重视。早在2006年,时任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的韩正在实地考察世博园区时就强调指出,在世博园区范围内的历史建筑,能保留的一定要保留下来,要尽一切可能传承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
  而在去年5月19日,韩正沿着武康路、湖南路、高邮路、五原路等街道,详细察看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修缮进展。韩正说,上海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必须下决心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去保护好延续好这座城市文脉和记忆。“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城市负责的态度,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做好这项工作,这是我们这一代城市管理者的重大责任。”
  他同时强调:历史建筑、历史风貌是城市历史的延续、文化的积淀,做好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工作,是上海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理念,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严格保护,把这项工作纳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阮仪三教授也说起去年自己直接给韩正书记写信,呼吁保护老建筑的经历。
  去年,有建筑专家发现,位于原闸北区的安康苑地块内,有均益里、钱江新村、永庆里等多处石库门建筑群,分别建于1912年、1942年与1935年,并收录于《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这些区域内的多处老建筑,在动迁之后被拆除或在拆除中有不同程度破坏。
  专家呼吁保护,而开发商却一意孤行,无奈之下,阮仪三给韩正书记写了一封信:“惊闻均益里要被拆除,我不得不放下手中所有工作提笔疾书,也不得不打搅您繁忙的公务,希望读信的片刻时间,一起回忆下上海的一个重要历史地段‘老北站’……”
  很快,阮教授得到了反馈,静安区政府及上海市规划局主要领导拜访了阮仪三并明确表示,市、区相关部门将加快研究商议“安康苑”旧改基地文物建筑保护原则意见,建设单位结合基地建设总体规划,继续深化编制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方案,在组织文物保护专家进行论证后,最终明确基地文物建筑的具体保护方式。
  上海是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1991年,上海市规划局会同文管会组织研究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作为近现代史迹型的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以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各级文物优秀历史建筑为重点展开,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城乡联系、“点线面”结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框架体系。这一研究成果作为专项规划纳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在这一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和环境,保护真实历史遗存,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规划目标。在此之后,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大力推进城乡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数量和内涵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下,规划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上海市相关法规,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的要求,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规划管理等措施,在名城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2002年7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从此,上海的历史建筑保护进入有法可依的阶段。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擅自迁移优秀历史建筑的,由市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或者恢复原状,并可以处该优秀历史建筑重置价一到三倍的罚款。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拆除优秀历史建筑的,由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或者区、县房屋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或者恢复原状,并可以处该优秀历史建筑重置价三到五倍的罚款。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道路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要素。根据《关于本市风貌保护道路(街巷)规划管理的若干意见》,风貌保护道路(街巷)是指经市政府批准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所确定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明显的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包括沿线两侧第一层面建筑、绿化等所占区域。2005年上海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划定了144条风貌保护道路,其中64条为一类保护,一类风貌保护道路(街巷)的道路规划红线宽度、道路转弯半径、道路断面形式应当保持现状或恢复历史上的道路红线宽度和道路转弯半径,不得拓宽或压缩。
  此后,约有40多条风貌保护道路逐条组织了深入研究,编制了风貌道路保护专项规划,其中徐汇区范围内风貌保护道路保护规划已基本全覆盖。此外,上海还拨出专款对风貌保护道路有计划地进行整治。经过系统整治和保护修缮恢复了昔日风采的武康路于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3年首次成为“上海市梧桐树落叶景观保护路段”,吸引来自国内外大量游客和市民游憩观赏。
 
历史建筑拆毁是永远的痛
  阮仪三刀下留城救平遥在历史古城保护已成佳话,可是他却总觉得有太多的遗憾:“我得到了很多荣誉,但也有很多遗憾,我真的保护了多少呢?”面对时代的大潮,阮仪三有时也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热衷于建造“仿古街”?
  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阮仪三看来,中国遍地出现的重建古城、古街、古建筑的现象,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剧烈的造城运动。三十多年过去了,许多青年人变成了老年人,回首静思,才想起老城、老房和老祖宗的事,于是又热衷起复古、仿古起来。
  比如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塔。历史上的雷峰塔,始建于公元977年的吴越末期,是一座典型的八面七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后经战乱遭到破坏。南宋乾道七年(1171)重建,采用砖塔心、木外檐的砖木混合结构,木构部分在明代被入侵的倭寇烧毁,只留下砖塔心。
  熟读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的我们都知道,饱经沧桑的雷峰塔在1924年轰然倒塌,留下了堆积成小山丘的碎砖乱瓦。后经考古发掘,发现塔身虽已成废墟,但塔基、地宫等仍保存完好,并出土了大量佛教文物。在2002年,按照南宋时重建的雷峰塔为形象依据,新雷峰塔建成。新塔采用钢结构,屋面以铜瓦铺设,斗拱也采用铜质,塔内中央有垂直升降电梯。阮仪三说,新建的雷峰塔属于带有创新性质的建筑设计,而非历史古迹保护的范畴。它罩住了原来的塔基,使老塔不再受到风雨侵蚀,成为古塔遗址的保护性建筑,但它本身无法被定义为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中规定,一般情况下,重建的建筑不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有一个特例,那就是波兰的华沙古城。为什么重建的华沙就能成为世界遗产?在德军野蛮地将华沙夷为平地之前,华沙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冒着生命危险绘制图纸,记录华沙的建筑和街道。战后,这些波兰的建筑师和规划师按照原样重建了华沙城,昔日的宫殿、教堂、城堡、民居完全再现了13世纪至17世纪的华沙历史风貌。
  可是更多的时候,老城不是毁于战火,而是城市管理者。阮仪三说,浙江绍兴市过去的一个市长,认为保护古镇建筑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于是把13个历史景点都拆掉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景点就是秋瑾光荣牺牲的十字街头。现在,这里被拆除后,环境全部改变,开辟了大马路,只有一块纪念碑没有动。“现在你们去看,绍兴大马路中间,解放路很宽,32米宽,碑就竖在这中间,不敢动,难看得要死。”
  最后,绍兴市的这个市长被撤职,但绍兴的那13个历史景点却永远也无法恢复原样,这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链接:上海政协委员提案:优秀历史建筑修缮项目审批权下放至区级要慎重
 
  今年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卢永毅等4位政协委员曾提交提案《关于慎重推行市优秀历史建筑修缮项目审批权下放区级管理的建议》,提案认为“本市大部分区县一级房屋管理部门对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区专业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甚至保护意识淡薄,因此,以区县级管理替代市级管理,从客观上没有成熟的条件。”
  提案指出,调查显示,部分已经由区级管理部门审批完成的公有产权住宅的优秀历史建筑修缮项目,由于管理人员没有严格地按照保护要求选择有资质和有品质的检测、设计或施工单位,方案评审程序不严,评审专家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还有随意更改或默许降低保护等级,因此保护修缮管理程序缩水,质量无法保证,‘保护性’破坏的现象难以避免。”
  卢永毅教授认为,没有法律论证和基层条件,市级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审批权不宜过早下放至区级。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