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博弈,美国的“如意算盘”-凯发会员官网
阅读提示:南海仲裁案根本上是用基于西方历史和近代殖民主义实践的国际法个别条款,否定基于历史习惯法而已成东方世界共识的国家领土形成的规则和现状。
特约撰稿|倪乐雄
西方的国际法体系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伴随着16世纪以来近代具有掠夺、侵略、扩张、奴役性质的殖民主义运动,逐步地由简单到复杂、有实践到理论地发展起来。由于制定这种“国际游戏规则”者是走出家门到外面“捞世界”的主儿,因此不可避免地将一些损人利己的做法,借助国际法贴上公正、公平和正以的标签。
军事斗争背后是文化博弈
最近在同一位留学西方十年的博士交流时,他将17世纪之前和之后岛屿先占和管辖权标志的行为方式演变做了详细梳理。比如最初,人们放上一些船锚之类的东西,以示岛屿有主,以后是插上旗帜,再以后是放个十字架或举行一个简单的宗教仪式等等。而现代国际法大致就是建立在西方近代几百年这种实践基础上,甚至部分还渊源于古罗马物权法。
于是问题来了。问题一,殖民主义时代的西方是到东方来“捞世界”的,东方国家是“被捞者”,“捞世界”者制定的游戏规则对“被捞的世界”会是福音吗?问题二,以压倒优势的武装力量支撑的“捞世界”者制定的“游戏规则”对“被捞世界”会公正吗?问题三,“捞世界”的制定的“游戏规则”适合于东方的“被捞世界”吗?比较西方的岛屿先占仪式的习惯性标准和管理行为,东方国家自古有自己的习惯性先占行为标准和管理行为,从未举行过符合西方先占的“标准”仪式——比如太平岛上不存在基督教的十字架遗迹,只有观音庙、土地公庙。比如“九段线”的宣示和管理等等。若以西方为标准,即可颠覆东方世界已成共识的先占行为和管辖权,将原有的国家领土肢解,从而带来混乱。这就是我们东方世界在被迫接受和使用国际法时,时刻必须意识到的问题。
因此,“南海仲裁案”除了学者们已经指出的种种法律上的荒谬外,根本上是用基于西方历史和近代殖民主义实践的国际法个别条款,否定基于历史习惯法而已成东方世界共识的国家领土形成的规则和现状。从文明对峙的角度看,是强势的西方文化对东方传统秩序的又一次破坏性解构,而这种破坏所引起的后果就是混乱和冲突。
东方的百年抗争过程伴随着东方世界的文化解构和领土解构的过程,在意识形态方面,各种西方思潮已经占据优势位置,传统思想不是被消灭就是被边缘化。意识形态解构虽然发生在精神文化世界,但是,同这种文化解构相向而行的是伴随而来的国家领土解构。如果说文化解构于无形,具有隐蔽、麻醉、难以抗拒的特点,且已无可奈何地、部分地被东方世界接受,那么对于重视土地的、有着数千年农耕传统的中国来说,主权和领土的解构就是对生存的直接威胁和根本上的侵害。近代史就是中国这样的传统农耕民族被威胁被侵害被肢解的历史。虽然,市场经济和海外贸易已经成为当下国家主导性经济结构,但源于对耕地依赖的强烈领土主权意识作为重要文化遗产、作为应付西方文化解构最顽强的底线被继承了下来。国际法中“民族自决”也好、“地区自治”也好,至今无法动摇这一底线。
西方国家在瓦解近邻宿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过程中,使用过娓娓动听“民族自决”和“地区自决”,当然最终还是通过暴力解决。奥斯曼帝国被解构的历史表明,当国际法与国家利益捆绑时,会伦为国家政治角逐的工具,这种环境下国际法就成了玩偶,带有先天缺陷的国际法更是与公平、公正、正义毫无关系。西方近代史表明,文明化的侵略者往往是玩弄国际法的大师。
回顾南海的历史沿革、特别是二战结束后,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从无异议到出现争端以至发展今天的动荡不安,背后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就是上述两个因素,即西方文化借助国际法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持续解构,以及国际法同国际政治中遏制中国的国际群体的无耻合流。目前,这个裁决居然把中国的历史性权益“解构”得无影无踪,更为荒唐的是指鹿为马,称太平岛是礁不是岛,引来中国人愤怒的同时,也引来世人一片嬉笑。荒唐到极致便是荒唐制造者的自我毁灭,“南海仲裁案”确实是连美国都不好意思演下去的闹剧,仲裁结果也确实是“一张废纸”,对其说“不”理所当然。
中美开战论纯属炒作
从东西方文化冲突背景再进入具体国际政治领域,南海问题的实质是美国借助周边侵占南沙群岛的国家遏制中国,而越南、菲律宾等国想借助美国对华战略维持侵占的局面。这次南海仲裁案背后真正的较量是中美,尽管菲律宾在前台的表演得声嘶力竭,直奔国际仲裁法庭闹腾,充其量只是美国的一个棋子。
面对中国在南沙填海造岛、增强维护南海主权的力度,美国不敢也不愿大打出手,又不能不加阻挠,这一轮目的是让中国在外交上陷于被动,在国际社会恶心一下中国,同时为自己干预南海打造国际法上的合理性。形象地讲,在中美对峙中,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加强南海主权维护力度迎头相撞,美国新设立了一个法律火力点,以后会凭借这个新设阵地不断开火,而对中国来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完全有能力奉陪,也增设法律火力点对射而已。双方在进行法律交锋时,军事既是背后决定性的支撑力量,也是辅助性的配合手段。
美国清楚,欲将一纸仲裁,让中国人视为祖产的南海听任被人夺走,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一定会激怒饱受百年割地赔款之苦的中国。在国际仲裁法庭即将宣判前夕,美国知道玩笑开大了,被激怒的中国说不定有过激的行为来回应胡闹性质的仲裁结果,美国有点心虚,于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柯比呼吁不管仲裁结果如何,各方保持克制。之前在6月18日,“里根”号航母编队和“斯坦尼斯”号航母编队在菲律宾海、而非南海进行联合演习,演习完毕,“里根”号航母编队接替“斯坦尼斯”号航母编队进入南海,而非两支航母舰队同时进入南海,防止被激怒的中国在军事上有报复举动。所以,南海虽在军事上呈现剑拔弩张之势,但主动权在中国手里。美国恶心一下中国,且自认为威慑目的已经达到,也会罢手。中国也以三大舰队百余艘军舰集结军演,以示决心,且已将“南海仲裁案”结果视同废纸,南海现状无实际损失。这次仍如先前预测的那样,中美南海亮剑,有惊无险。所谓中美战争一触即发,纯属炒作,耸人听闻。美海军部长仲裁结果出来后立即来华沟通,也是一种得了便宜就收手、息事宁人的姿态。
中美双方在仲裁出来前都已有克制的表现。在1990年代台海危机时,美国出动两个航母编队逼近台湾海峡,而这次虽然也来了两个航母编队,但一个部署在南海,一个部署在南海外围,可见美国不想把事情搞大搞糟。反观中国方面,尽管调动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在南海举行军演,但地点不在南沙群岛,而选择西沙群岛附近的区域。原是应由国防部或南部军区、海军司令部,或至少南海舰队司令部出面的通告,却由海南省三亚海事局来发布军演通告。在仲裁出来前夕,中美如约进行的“环太军演”亦照样举行,这些都是双方释放不愿把事情搞大、和平解决分歧、尝试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意愿表示。
警惕“萨德”暗度陈仓
在“南海仲裁案”结果出来前几天,美韩宣布正式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表面看,在时间上是配合美军航母编队在南海方面行动,具有分散中国南海注意力、牵制中国南海方向行动的企图,其实质甚至直扑中国命门——在中美角逐的大棋盘上,美国似有在南海外交上虚晃一枪,而真正落子是在东北方向的“萨德”导弹部署上。
“萨德”导弹配备的x波段雷达对韩国防卫毫无意义,却对中国核威慑、核反击构成极大威胁。导弹防御效能一直是导弹防御辩论的焦点,中段目标识别是关键问题。为提高突防概率,导弹攻击除真弹头外,同时还要发射诱饵、箔条等以便迷惑对方,因弹道导弹中段是在大气层外飞行,较轻的气球诱饵和较重的弹头具有相同的飞行轨迹,从弹道轨迹上无法区分弹头和诱饵,而且进攻方还可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诱饵具有和弹头类似的雷达和红外特征,加大了中段目标识别的难度。
由于诱饵很轻、很便宜,可以大量装备,因此如果防御方无法区分弹头和诱饵,即使拦截弹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到达目标导弹弹道上合适的位置,打击到真弹头的概率也将会非常低。美国官方也承认中段目标识别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只要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效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成功拦截中国报复性核弹头的概率就很低,中国就可以维持对美国的核威慑。
韩国的x波段雷达可以看到中国战略导弹的主动段和主动段结束后释放弹头和诱饵的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导弹释放较轻的诱饵时速度改变量很小,而释放较重的弹头将引起较大的速度改变。如果韩国雷达可以看到诱饵释放过程,那么美国反导系统就可以根据导弹速度改变而轻易地分辨出弹头和诱饵,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在和平时期,部署在韩国的x波段雷达可以用于观测中国战略导弹(特别是潜射导弹)的发射试验,积累弹头和诱饵的雷达特征数据,这有利于提高反导系统目标识别的能力。另外,这也迫使中国进行核反击前需先行摧毁韩国领土上的“萨德”导弹系统,这样多一轮的先行打击也就让美国赢得了足够的预警时间。总之,前沿部署的x波段雷达可以提高把真实弹头从诱饵中识别出来的能力,使美国反导系统效能得到大幅提升,中国对美国的核威慑将被抵消。这才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实质性威胁。
所以,“南海仲裁案”进入高潮,所有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看南海“风景”时,美国却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是否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嫌?
一个“南海仲裁案”,一个“萨德”导弹部署,客观上菲律宾和韩国被美国拉上外交战车,暂时离间了中国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特别是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异常凶狠的一招,军事上直接摇撼中国安全的基石,外交上瞬间让中韩关系跌入冰点,也算一时得手。接下去看中国方面如何化解了,化解也是可能的。当然,美国的做法也会引起这两个国家内部纷争,引出国内反对卷入中美冲突的那股势力,引发两国内部冲突,当然,这美国可就不管了。
至于欧洲方面,也许是看在北约同盟的份上敷衍一下美国,也许是真想帮美国一把,在6月6日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会议上,法国声称要推动欧盟加入南海巡航,虽是口头表态,在讲究姿态为主的外交方面,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陡增了来自欧洲的压力。但是接下来欧洲发生的事件,至少会拖延欧洲介入南海的时间,或许法国的倡议只能是雷声大、没雨点,过过嘴瘾。
“南海仲裁案”结果表面看对中国不利,实际中国的各种潜能已被激活,只要掌握好节奏,事态不难往有利于中国的方面倾斜。(作者系著名海权战略学者、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凯发会员官网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