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封面 > 正文

家门口上好学校,上海教育改革不惧深水区-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7-09-2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上海的高考综合改革,着眼破解“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学生和高校相互选择缺失”等问题,率先落实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两依据一参考”招录新模式,系统优化高考“指挥棒”。
记者|黄 祺
 
       最近五年,上海的教育故事,常常登上国外媒体。英国数学教师到上海探寻课堂高效的奥秘、上海小学数学教材进入英国学校;上海中学生参加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在数学素养、阅读素养和科学素养3项评价中连续夺冠……
  身在上海,家长和学生们,对上海教育改革的成效,也有着切身的体会:家门口的学校师资强了,课程更加丰富了;高中教育更加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职业教育越来越“高大上”;高校各具特色,创新、创业蔚然成风;社区里,终身教育让“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逐渐变成了现实……
  教育,是最关乎人们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大事,特别是在一个有着两千多万常住人口,经济高速发展的都市里,每一个家庭,都对孩子的教育充满了期待。
  期待越高,压力越大。几年过去了,上海教育改革还在不断深入,但看得见的成效,也得到了市民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
  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4年,上海主动承担“一市两校”教育综合改革和“一市一省”高考综合改革两项国家试点任务,目标是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担当全国教育综合改革探路者。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介绍,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量和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上海现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学校和大学3350余所,从在园儿童到博士生的各级在校学生267.5万人,专任教师近20万人;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935所,每年结业生近200万人;老年教育机构5883个,每年接受教育服务老年人770余万人次。
  为适应“二孩”政策和人口变化趋势,上海新增独立法人幼儿园301所,基本实现常住3-6岁幼儿学前教育和看护服务全覆盖。二级一类水平以上幼儿园占75%,一级以上水平占比超过30%,保教人员100%持证上岗、100%接受在职培训。
  苏明介绍,目前,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确定的214项重大改革任务稳步实施,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高考综合改革经过“三年一个周期”稳慎有序的推进,既定制度安排成功落地,探索形成了实践经验。总体上看,过去5年来,上海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更大进展,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置,在一些领域已经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今天的上海教育,如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画,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时代特征。
 
从“挤破头”到留在“家门口”
 
  上海西南,闵行区平阳路周边,分布着很多住宅小区,人口密度高,街道很是热闹。但是,十多年前,平阳路上的平阳小学,却显得有点“冷清”。
  2005年底调到平阳小学当校长的朱红接手工作时,面临着严峻的“招生难”窘境。平阳小学属于古美街道,对口生源有180个,但最终只来60多个孩子报名,生源流失严重。
  如今12年过去了,情况与当年完全不一样。现在,平阳小学从当年11个班300余名学生扩容到26个班近千名学生,家长们对平阳小学充满信任。
  校长朱红说,是学校的优质课程,把生源吸引回来,学校探索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平阳小学有一个名为“walking上海”的体验课程,每年的毕业季,平阳小学学生会走出校园,用脚步丈量上海。老师们精心设计任务,融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求,学生们则拿着攻略、带着老师,搭公交、坐地铁。
  朱红坦言,她刚上任时,没有去择校而留在平阳读书的地段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了相当的比例。为了让孩子们尽快融入上海,从2006年起,平阳小学开启“海派文化系列课程”的研发,《海上七彩风》《小门票看大上海》《小八腊子玩手球》《walking 上海》相继应运而生,并配套开发了学习手册《玩转上海》。如今,这些特色课程衍生了沪剧、弄堂游戏、上海童谣等50多个科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并形成了10多个学生社团。
  平阳小学还特别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学校的手球队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手球男、女队在市级比赛中屡创佳绩,学校连续举办了5届形式各异的“手球节”。以手球项目为基础,学校形成了以“手球 ”为核心的体育特色。学校与英格兰超级联赛里的托特纳姆热刺队进行合作,由热刺队提供外方教练,为学校一到三年级的孩子提供每周一次的国际先进的足球课程;姚明篮球俱乐部则为四五年级的孩子每周提供一节专业篮球课。这些课程都是免费的,不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进入中学后,很多中学老师反映,从平阳小学毕业的孩子阳光、大气。家长们亲眼见证学校的变化、孩子的变化,对平阳小学越来越有信心,学生回流也自然增加。
  这些年,“教育焦虑”可以说是各个城市里最热门的话题。为了上好学校,家长和孩子“挤破头”,焦虑感自然会蔓延。
  事实上,“教育焦虑”并不是某一个时代或者某一个城市独有的现象,当城市经济发展,大家对教育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孩子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时,焦虑感就是不可避免的。“教育焦虑”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在此背景下,公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就有着更大的期待。
  为了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上海市夯实教育公平的“厚度”,把为市民提供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市级财政优先保障教育,工作重心和关注重点,聚焦到提升相对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上。
  补齐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发展短板,是让市民获得感最强的一个改革措施。上海市持之以恒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学校托管郊区薄弱学校的委托管理机制,通过政策和资源杠杆,“撬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输入核心管理团队、优质教师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一批薄弱学校快速提升水平,“原来招不满,现在坐不下”的生源回流趋势开始显现。同时,一批中心城区品牌学校到郊区办分校,丰富了郊区优质教育资源。
  这些年,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上海家长耳熟能详的词语,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也是为了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2014年以来,上海市持续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骨干教师和教育资源在学区和集团内柔性流动、实现均衡,已经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55%、学生总数50%。倡导和促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努力从源头上缓解无序择校问题。
  在静安区,从2015年静安区与闸北区“撤二建一”后,静安区教育南北两片强强联手,通过打造8大教育集团,构建1个教育学区,开拓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模式,覆盖义务教育全体学生的1/3。
  作为上海市教委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先行试点区之一,静安区自2014年起便开始了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根据区域发展布局和定位,构建了“一体多校”“多校一体”“名校 新校”“大社区 小片区”“城乡一体”“委托管理”等多种不同的实践模式。
  以闸北实验小学老校区为母本构成的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彭浦新村第一小学、科技学校、阳曲路小学三所学校四个校区构成的彭浦一小教育集团,经过几年的探索,都已经显示出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学生可以在集团内各个学校间跨校修读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课程与教师资源实现了互惠共享。闸北八中托管的成功教育实验中学、成功教育实验小学、中兴路小学经过数年的“成功教育”理念浸润,均大幅度提升了办学效益,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静安区优质教育资源还辐射到了郊区。静安区区政府和崇明县县政府以“城乡一体化、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成立一师附小教育集团,委派静安区一师附小在崇明县筹建“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崇明县江帆小学”。2016年9月,江帆小学正式开学。
  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在集团内形成流动,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让“家门口的学校”越来越有吸引力。
  现在,不仅市区的薄弱学校发生了改变,上海远郊的学校,也已经面貌一新。上海全面推行基本统一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出台《促进本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实现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学校配置、信息化建设、教师配置与收入标准、生均经费等标准的统一。同时,公共资源和财政投入向郊区和农村地区倾斜,提升了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整体水平,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奠定了关键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上海市严格实施公办学校免试入学、对口入学、就近入学政策,依托“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实现招生信息公开透明、招生过程规范高效。
  2014年,上海一次性通过国务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成为全国率先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市。上海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和talis教师教学国际调查,上海初中生学业水平和初中教师教学水平位居国际领先地位。上海基础教育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教育的一扇“窗口”,成为中国教育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高考综合改革不惧“深水区”
  谈到教育,高考指挥棒效应总是最受关注,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海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探路者,没有回避高考改革这个最敏感的领域,拿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
  上海的高考综合改革,着眼破解“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学生和高校相互选择缺失”等问题,率先落实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两依据一参考”招录新模式,系统优化高考“指挥棒”。
  高考综合改革为高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并对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倒逼”。另一方面,高考综合改革建立起新型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树立正确导向。
  现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与评价(俗称“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已经在上海各个小学得到落实,遏制过早过细的“分分计较”。为了避免“唯升学指标”评价误区,上海市建立并公开发布各区和学校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评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在全社会营造“好学校”的正确价值导向。
  教育,并不仅仅只有高等教育、只有名校,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也是学生们乐于选择的一条教育路径。过去,职业教育由于学历较低,限制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现在,上海市形成学制纵向贯通、产教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让职业教育变得“高大上”起来。
  今年6月,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在上海举行,邀请了35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选手竞技。这是中国首次组织的大规模国际性技能赛事,目的是让更多青年人了解技能运动、认同技能成才、投身技能报国,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今年还有一项技能大赛即将举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今年10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开幕,代表中国参赛的52人名单已经确定,其中6人来自上海。
  世界技能大赛始于1947年,由世界技能组织主办,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规定除制造团队挑战赛、机电一体化等四个项目外,参赛选手年龄需低于22岁。
  参赛的6名95后上海青年,分别是参加车身修理项目的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杨山巍、参加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杨慧芳、参加花艺项目的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学生潘沈涵、参加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的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孔元元、参加餐厅服务项目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陈亦凡以及参加货运代理项目的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周思语。
  上海市中高职贯通培养大幅拓宽,招生数由2012年的360人扩大到今年的7400人,扩增20多倍;2014年启动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改革,招生数由最初的124人增加到今年的1319人,扩增11倍,今年的报名与录取之比更是达到了8:1,平均录取分数比普通高中录取线高出25.5分,受到普遍欢迎。来自上海市人社局的消息显示,到“十三五”末,上海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将达到35%左右。
  今年,上海正式启动高本贯通培养模式改革,从明年起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至此,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确定的三大人才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全面落实。
  现在,很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职业教育的独特魅力。比如,很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快就被大企业相中。
  在高校教育上,上海特别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2014年启动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成功引导所有教授走上讲台担当“主力军”,既教书更育人,为本科生专科生授课特别是担任核心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为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夯实了关键基础,止住了本科教学质量滑坡趋势。
  上海率先对接落实国家“双一流”战略,市政府2016年底与教育部签署新一轮共建协议,部市继续重点共建在沪8所部属高校,支持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步伐;遴选有条件的市属高校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给予强有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全面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分类支持102个学科点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上海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大幅提高,上海高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由2012年初的40个增至目前的89个;五年来,上海高校每年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的数量,都占全市获奖总数50%左右,其中牵头完成的获奖项目占全市获奖总数超过60%。
 
学习的城市,让教育有温度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一座蓬勃向上的城市,一定是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的城市。在扩大教育覆盖面方面,上海初步构建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学习型社会架构。
  上海市建成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搭建了市民学分转换与互认的平台渠道,建成由20个分部和68个高校网点组成的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服务网络,建立232万个个人学习档案,为400多种职业证书进行学历教育学分转换,为近6000门社区教育休闲课程提供认证。
  在杨浦区五角场社区,设置在五角场社区文化中心里的社区学校,教室里总是坐满学生。社区学校共开设40多门课程,既有唱歌跳舞这样深受阿姨妈妈们喜爱的项目,也有书法、茶道、编织等陶冶情操的选择,肚皮舞、瑜伽等课程,则吸引了不少年轻社区居民的参与。上海城市社区中,类似的社区学校每个区都有。
  除了社区学校,目前,全市形成4所市级老年大学及其60所分校和系统校、21所区级老年大学、222所街道(乡镇)老年学校以及5139个居村委学习点,构建市、区、街镇、居村委四级老年教育网络。
  市民的终身学习,蔚然成风,每年参与体验学习的市民达到150多万人次。五年来,上海用于市民终身学习的财政专项经费投入增长了15倍。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教育也应该惠及到特殊人群。上海有特殊教育学校29所、在校学生4300多人,另有3100多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上海始终不渝、努力做好特殊教育,打通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有效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为每一位参加孩子提供“一人一案”的个性化教育与康复服务,使上海特殊教育学校成为配置条件最好的学校,使上海成为全国特殊教育最发达的城市。
  针对来沪务工人员多数没有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与本市行业准入标准要求不符等问题,上海把来沪务工人员培训纳入本市终身教育体系范围,全面开放成人教育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从招生、收费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帮助来沪务工人员学习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法律法规,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曾专门论述过对于教育的看法:“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他在论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时,提出教育应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担负着传承文明、实现创造的重任,上海的教育改革,关系着市民的获得感,也决定这城市的发展、国家的未来。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平阳小学:好课程有魔法 把生源吸回来》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张欣驰)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