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封面 > 正文

编舟一叶,医学教育渡人渡己-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7-10-1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在“瑞金培养大纲”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临床研究、国际视野是每个住院医师必备的四种能力。
特约撰稿|宋琼芳
 
      一盆绿色阔叶植物葳蕤而安静,倚靠着一张黑色皮沙发,一个小小的咖啡机在沙发旁的矮柜上,让人的鼻尖仿佛闻到一缕烘焙的味道。
  这里不是咖啡店,而是瑞金医院胃肠外科病房之外,一个开放却又隐蔽的医生休息室——或者说,这是海洋上的一艘小船,让那些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仿佛停不下翅膀的“海鸥们”可以有这样一个落脚的所在,短暂憩息,整理羽毛,然后再次振翅翱翔,为生命摆渡。
  “我们愿意为了病人而没日没夜地站在手术台上奋斗,我们也愿意为了自己而拥有那么几分钟的时光享受一杯咖啡的纯粹。这两者并不矛盾。”胃肠外科主任郑民华说,“我想,这是不是我们‘法语班’医生的特色?”
 
“船身”的印记:海派修养与法语教育传承
 
  “为了下周开始的法语班外科学授课和见习,翻出了当年的法语参考书。好好备课,希望在同学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9月9日,瑞金医院年轻医生何子锐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条。
  在瑞金医院几乎每个科室,你都能找到能熟练运用法语的医生,他们甚至在查房时彼此用法语交流,保持着法系医学严谨而优雅的传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法语班是中法两国交流的重点项目之一,临床教学全部在瑞金临床医学院完成,临床课程及实习带教都由法国教师及瑞金医院具备法语教学能力的医生完成。
  法语医学教育,源于瑞金医院创设之初,并成为医院教学发展史上一条明晰的脉络。
  瑞金医院的前身广慈医院,由法国天主教会创办,法国医生和护士带来了世界一流的医疗技术,也引入了静水流深的法国医学教育方式和理念。之后,医院成为震旦大学教学医院,以“医院医学”为特征的“法国学派”逐渐成形:学生从第三学年起,每天上午去医院实习诊断学及小手术;第四学年每日上午在医院各个病区及门诊见习,并临床上课;第六学年临床实习……扎根于医院、注重临床教学传统的法国医学教育体制,逐渐移植并融入每个医学生成长为医师的过程中。
  时光荏苒,从震旦大学医学院到上海第二医学院,直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变的是名称,不变的是传承。数十年间,王振义、陈家伦、龚兰生、唐振铎、董德长等一大批医学精英崛起,他们接受法语医学教育,再用法语进行医学教学。“医学法语班”在浩浩荡荡的岁月长河中几经沉浮而未曾断绝,“文革”中短暂中断,到1980年4月,终于正式恢复招生。首期30名学生里,郑民华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先学习一年法语语言课程,然后进入专业法语学习,所有学生的临床实习都在瑞金医院进行,各学科有法语教师带教。邝安堃、傅培彬等老一辈医学家亲自法语授课并自编法语教材,所有内容都用打字机打出来,法语字母上特有的注音符都是钢笔添加上去的。郑民华记得,他们的病理生理课老师是王振义院士。
  “我们读法语原著《三个火枪手》《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后来看了改编电影,发觉还是小说读起来‘有劲’。”郑民华说。这是他的私人记忆,也是这样一群“会说法语的上海医生”的集体回忆,“在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时,中西合璧的教育,对人生起步阶段的我们影响很大。”
  这影响,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获取与语言能力的提升,在郑民华看来,包括个人判断能力、思维扩展能力,以及契约精神与国际化视野,正如王振义院士所说:“法国人之所以在医学上取得大量前沿成就,与它非凡的艺术、音乐、哲学传统密不可分。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疾病分析与医学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则是法语医学所强调的人文关怀。“什么是人文关怀?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既尊重病人,亦尊重自己,当然更需要获得全社会的尊重。”郑民华说,“医生是精英”,这个理念在“法语班”就植根于他们心中,在随后留法求学时代,他们更亲身感受到作为“精英”应当具备的情怀与胸襟。
1986年,“法语班”首批医学生被送往法国,从这一年起,赴法留学逐渐成为成熟的教育模式。
  在斯特拉斯堡,一个伊朗病人让郑民华印象深刻。“那个30岁的伊朗病人,因为肠癌晚期,已无法救治,他想回到自己的国家,于是,医院派医生和护士亲自把他护送到德黑兰——即使没有办法挽救你的生命,但是我们希望能送你最后一程,实现你最后的心愿。这就是临终关怀。”他回忆。留法归来,郑民华把腹腔镜技术带入我国,把上海乃至全国的微创外科一次次引入崭新领域与全新高度,而他更希望的是,能将他感同身受的那份人文关怀也带回自己的故乡,“希望有一个安静的氛围,医生有医生的尊严,病人有病人的尊严,静谧、安详、从容,在医院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能够各自保留一点私人的空间与时光。”
  正如王振义院士所言,创办法语医学教育的意义,并不完全为了学术,更在于多元文化交流、医学和人文的衔接。医学法语教育伴随着瑞金医院百年发展,成为瑞金医院文化的一部分。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瑞金医院的开放理念与海派文化一脉相承,互为融合。从上世纪90年代起,医学院同法国合作迅速发展,与法国13所大学签订双边交流协议。法国总理、政要等访华,上海瑞金医院是绕不开的一站。“这是一个中法交流的平台、窗口和品牌。”郑民华说。1997年,瑞金医院临床医学法语班中法合作项目正式纳入中法两国政府文化教育合作框架。从1998年起,“法语班”每年招生。2015年10月20日,瑞金医院与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瑞金医院成为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在中国的首个海外培训基地。
  有人出去,有人回来,一年、一年,一代、一代,渐渐就走出一条属于瑞金的独特道路,从来没有什么喧嚣,如果说有自豪也都是藏在瑞金人的心里。就这样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所有人都觉得,这就是瑞金的一个印记,这就是瑞金的一种传承。
 
“锻造”的标准: 瑞金“一小步”,上海“一大步”
 
  有人交流摄影心得,有人学习用上海话看门诊,有人画了一幅美丽的画,有人做了一个美味的蛋糕……这儿,如同一个温馨的小家。
  9月12日,这个“家”在瑞金医院落成了,她叫“瑞金住院医师驿站”。随之成立的是瑞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自主委员会,作为瑞金医院首个以规范化培训医师为主体的青年医师组织,她将为全体住院医师提供一个自我管理、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通往好医生的一条必经之路,在轮转培训期间,年轻的住院医师承受各种压力:繁重的学习科研任务,层层的业务考核……”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说,“住院医师应有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开发自己、自己推进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的机构——同时,每个住院医师也都应当有一个自己的家。在这里,拥有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努力地不断完善自己。”
  这一创新之举,对于一贯敢于“吃螃蟹”的瑞金医院而言,或许只是寻常而已——如今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轰轰烈烈在上海乃至全国推行,然而在近十年前,瑞金医院早就已勇敢试水。
  2008年10月,瑞金医院推出一项“石破天惊”的培训计划:开展住院医师行业人培训。这批学员以“住院医生”身份,在各个科室轮转3至5年,接受医疗临床的基本功训练。培训期间,瑞金医院与卫生人才交流中心签订劳动暨培训合同,学员享受本院同年资同岗位工作人员待遇;培训结束后,瑞金医院与择优其中30%的学员签订聘用合同,其余学员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后离开基地,二次择业。
  将“住院医生”从“单位人”变成了跟人才交流中心签约的“行业人”,从“为瑞金培养人才”变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瑞金医院此举,每年至少额外拿出培训费数百万元。为何会有这样的决心?“我们是公立医院,集中了大量医疗资源,我们有这个社会责任。”郑民华当时是分管教育的副院长,他对此态度坚决。医院还斥资千万,在离医院不足3公里的中心城区购买住房,作为住院医师宿舍,并配备生活家电等,为他们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一是要同工同酬,二是要给予住院医师充分时间——临床操作技能需要经验积累,沉下去,才能真正学到本领。”郑民华认为,“假如所有大医院一起实施这项改革,就可以使全国住院医生的受训水平达到标准化。届时,医学毕业生将获得公平学习、提升专科技术水准的机会;住院医生也将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而不再是某家医院或某个科室的财产;改变目前大医院好医生过分集中,而这项改革最终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老百姓。”
  瑞金医院的先行先试,受到当时卫生部和上海市卫生局的充分肯定,也为上海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宝贵经验。瑞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行业人”改革试点以来,共招录住院医师824名,已有475人顺利完成培训并通过结业考核,通过率达99.8%,高居上海榜首,每年为医疗一线输送数百名合格医学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这样评价:“瑞金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不仅‘创瑞金品牌,树上海标杆’,还要成为‘全国的楷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医学生到医生的成长提供衔接,使医生培养形成完整的链条,这一培养系统的建立,将使国内医疗水平发展产生历史性、革命性的变化。”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表示。
  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住院医师?瑞金医院在探索中给出自己的答案。
  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介绍,医院构建大教育体系,成立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专家督导小组,确定轮转时间、培训计划、考核内容。在“瑞金培养大纲”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临床研究、国际视野是每个住院医师必备的四种能力。轮转过程中,学员对带教老师、带教科室也有选择与考核的权利。这种双向选择、双向考核与成绩共享——学员成绩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享,促使各科室把带教工作认真当回事来做,而不是把学员当作“劳动力”。
  在胡伟国看来,最具“瑞金特色”、有效提高住院医师基本技能的是四大公共平台建设:第一个是放射科住院医师影像诊断实训平台和心电图实训平台,到目前为止,瑞金医院住院医师结业考试中放射、心电图两项考核通过率始终100%;第二个是麻醉科培训平台,气管插管、腰椎穿刺、深静脉穿刺、心电监护等项目强化培训,有利于培养住院医师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扎实的生命急救技能;第三个是医学人文培训平台,医院专门成立人文教研室,要求每位住院医师在基地培训期间要完成一定学时的人文培训课程和实践课程,并通过专项考核。第四个,则是以“病患安全”为核心理念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瑞金医院倡导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增加模拟实训经历。而这,离不开一个独特的医学模拟中心。
 
“航线”的复刻:白衣生涯就是一场忘我“练习”
 
  “在书本上学到的血氧指标,与在真实手术室里看到病人的血氧指标,这其中的差别只有实践才能得知。”
  “在反复多次训练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忘我——彻底‘忘记’周遭的一切,专注做好一件事——直至闭上眼也仿佛可以看得见。”……
  瑞金医院12号楼,有一个神秘的“微型医院”: 整洁明亮的病房、成排的心电监护仪、连接各种管线的抢救设备,病床、呼吸机、麻醉机、除颤仪等样样俱全,真实还原重症监护室、手术室、产房等多种临床场景。不同之处在于,房间的侧墙是一面玻璃,玻璃背后是一个观察指挥室,在这个特殊病房里,病床上的“患者”不是真正的病人,而是一个仿真人体模型——在这里,医生、医学生络绎不绝,却没有真正的病人;在这里,每一个学员都从零基础到逐渐熟悉今后医疗工作中所要面对的场景、所要使用的各种设备,以及所要遇到的抢救和治疗,等等。
  这里,就是设施和理念最先进、启用最早的瑞金医院医学模拟中心:有模拟手术室、模拟icu、模拟标准化病房、模拟诊室等多种教学场所,学员既可以在仿真人及各种模具上进行打针、缝合等简单操作,也可以现场开展抢救和手术等各种医学技能的训练,更可以通过实景演练、团队协作演练等进行诊疗流程、医疗体系的模拟评估与探索。
  模拟训练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瑞金医院很早就有筹建医学模拟中心的想法,目的是帮助更多年轻医生完成他们的医疗工作的第一次实践。2015年10月,这个国内最先进的医学模拟中心终于启用。24个多功能培训单元,可以模拟出急救、门诊、手术等几乎所有的临床情况。值得一提的是,中心的高端仿真人从体形大小到皮肤质感都非常接近真人。通电后,这些仿真人都具有与人类相同的“生命体征”——不但有呼吸和心跳,就连瞳孔也可根据不同情况缩小或放大。学员不但可以在仿真人身上练习缝皮、心肺复苏等基本操作,还能接受重症监护、手术等各种专项技能训练。他们在全仿真模拟场景内进行医疗操作,过程会被全程录像,完成模拟培训课程后,通过视频回放,在导师指导下剖析自己的错误操作,及时纠正,巩固知识。
  胡伟国表示,模拟中心不止是一个技能操作培训平台,还会融入“医患沟通”“患者家属劝解”等人文技能培训,请专家教授扮演患者家属,学员要根据不同场景与“家属”沟通……“瑞金出品,必属精品”,希望通过这个模拟中心,瑞金医院能够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起到引领作用,以始终如一的高标准、严要求与专业精神,培养出更多“瑞家军”。
  在这个被瑞金医生与医学生们称为“练功房”的模拟中心,郑民华说,他最喜欢看那些年轻医生全神贯注地“练习”——练习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本领,同时也一点一滴积累着作为一个医生应该拥有的品质:坚毅,果敢,细心,温柔。
  去年10月22日,法语班同学们过了一个特殊的“30岁生日”——首届“法语班”已走过“而立之年”。当初,他们背着汉法医学词典留洋;如今,他们肩负起重修这本词典的重任: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立项图书,“五大汉”医学大词典包括汉英、汉法、汉德、汉日、汉俄。其中“汉法”的编纂,就交给瑞金医院:100多名医生“盛世修典”,昔日法语教学的老教授、历届法语班的毕业生,以及医学院在读学生……而作为上海交大医学院中法医学部主任的郑民华,领衔大词典的编写。
  一个个词条在眼前掠过,初译、复核、校对、索引……相比第一版词典的12万条词,此次重修后扩展至24万——30年来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中所涌现的新词、新释义,都在此间“密密缝补”。词典编纂历时5年,终于出版发行。
  这让人想起一部日本电影《编舟记》:在难以穷尽的生命之海中,尽己所能,编织一叶扁舟,是渡人,亦是渡己——医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