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遥远回声-凯发会员官网
阅读提示:从来没有一条单一连续的丝绸之路,有的只是东西方之间的一连串市场。
撰稿|河 西
丝绸之路自古就有吗?
对,也不对。说对,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代贸易交流路线自然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丝绸之路”这个提法,却是晚至19世纪末的事。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提出了“丝绸之路”,也就是说,丝绸之路,实际上是李希霍芬发明的一个概念。在李希霍芬之前,你要是讲丝绸之路,没人知道你在说什么。
而李希霍芬最早指的丝绸之路,只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也就是说,公元127年(即东汉永建二年)之后的商贸往来(不是我们印象中丝绸之路的大头吗?)完全被李希霍芬排除在外。对此,学术界自然是争论不休,两千多年,这条道路就不叫丝绸之路了?又在这两千多年中,这条道路又发生了太多变故,大致可以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即使不算海上和陆路之别,“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对于到底哪条路才是丝绸之路?
而且,在我们的印象中,驮着丝绸的骆驼商队在尘土飞扬的沙漠中穿行,在中国与罗马之间络绎不绝。而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芮乐伟·韩森却在《丝绸之路新史》一书中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刻板印象——从来没有一条单一连续的丝绸之路,有的只是东西方之间的一连串市场。中国和罗马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贸易活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今天伊朗地区的居民,丝绸并不是这条商路上最重要的商品,对欧洲产生最重大影响的其实是纸张。
石槃陀是孙悟空的原型吗?
丝绸之路也是宗教交流的重要通道。历史上,西方的基督教传教士探险家、波斯和阿拉伯的商客以及中国去印度求法的和尚,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他们不朽的足迹,为人类文明的交流和沟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玄奘法师了。《西游记》中的唐僧动不动哭哭啼啼手无缚鸡之力,真实的玄奘法师当然不是这样的。两者之间也不是没有关系,比如,有学者就认为,玄奘在西域路上遇上的一个叫石槃陀的胡人,很可能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唐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写到玄奘法师出西域时,来到河西都会凉州。当时唐朝刚刚建国,西部还不太平,所以国家禁止百姓出境。这时候,有人报告凉州都督李大亮,有个和尚欲往西域,不知要去做什么。李都督就问玄奘:去干啥?玄奘答:西行求法。都督不允。玄奘没办法,只好私自出关。
贞观元年秋末,玄奘一行到了瓜州。五烽之外,过莫贺延山,就出了大唐地界,到达伊吾国境。五烽,是瓜州一伊吾大道南端从南往北依次而置的五座烽燧, 具体来说,在瓜州常乐县以北到莫贺延山的一段路上。唐高宗及武则天当政时诸烽改置为驿,其第五烽置在莫贺延碛头,为最北面的一座烽燧,于烽侧置的驿就叫“第五驿”,不过玄奘到的时候还没有,到伊吾国的道路当时也不通。《敦煌遗书·沙州伊州志》记,贞观四年(630年) , 伊吾国首领石万年奉伊吾七城归唐 ,唐在伊吾之地置伊州,这条道路至唐高宗仪凤三年 (678年) 闰十月才正式开通。
所以说玄奘到得有点早,晚两年就没那么多麻烦事。此时玄奘骑的马又死了,在瓜州呆了一个多月一筹莫展,而凉州追兵又至,凉州方面发牒,对私自出关的玄奘,所在州县宜严候捉。州吏李昌是虔诚的佛教徒,密告玄奘,两个随从都走了,玄奘虽然买了一匹马,但是无人指引,人生地不熟,也是寸步难行。瓜州有寺,寺里有一尊弥勒佛,玄奘无奈之下,只得于弥勒佛前启请一人相引度关。
说来也是巧,这夜,寺里的胡僧达摩做梦,梦见玄奘法师坐在莲花上向西而去,早上他醒来后感到很奇怪,就来跟玄奘讲。玄奘虽然心中窃喜,但却表现得不以为意。他对达摩说的是:梦都是虚妄之相,不足为据。再于弥勒前礼佛祈请。
更奇怪的事发生了,过了一会儿,有一胡人也来入礼佛。看到玄奘,他绕着玄奘走了两三圈。玄奘问他叫什么?他说他叫石槃陀。芮乐伟·韩森认为,石姓表示此人来自石国(chach),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盘陀一名是粟特语vandak的中文音译。这是一个常见的粟特名字,意思是某神的“仆人”。
石槃陀表示想拜玄奘法师为师。玄奘见其人长得明健貌又恭肃,就收下了他,并为其授五戒。玄奘告诉他,他要去天竺取经,石槃陀允诺送玄奘过五烽。玄奘大喜,为他买了行李和一匹马。这就是传说中的心诚则灵吗?
但是后来这个石槃陀又反悔了,还一度想杀玄奘,最后两人分道扬镳。石槃陀觉得,这和尚孤家寡人,怎么过沙漠?倘若被追兵抓住,供出他来,他不是要受连累?于是玄奘发誓,并把坐骑赠与,孑身西去。
1907年,英国探险家马克·斯坦因追随玄奘的脚步重走了这一段路。据他估算,玄奘走了351公里。他还发现慧立的记载非常精确,说明石槃陀也应该确有其人。
而这个意图谋害玄奘的石槃陀就被很多学者认为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之一。猢狲,和胡僧的发音很相像,是不是最初的猴行者形象,是根据胡僧的相貌而发展起来的呢?《尔雅翼》和《本草纲目》上都说猴子的相貌像歪果仁,《汉书·西域传》则说乌孙国:“乌孙于西域诸戎,其形最异,今之胡人青眼赤须,状类猕猴者,本其种也。”那孙悟空刚刚加入取经队伍时,也是胆大妄为不服管教,才要发明紧箍咒让闹过天宫的齐天大圣在柔弱的唐僧面前服服帖帖。
女儿国在哪里?
还有一个和西域有关的,是女儿国。
玄奘《大唐西域记》记:“拂惊国西南海岛有西女国,皆是女人;略无男子,多诸珍宝货,附拂逢国,故拂凛王岁遣丈夫配焉,其俗产男皆不举也。”拂惊国即东罗马帝国,说东罗马帝国西南海岛上有个西女国,只有女生,要拂逢国的男子与之交配才能生子,但生的要是男孩,统统不举,也就是说不能生育。这个西女国,会不会是《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原型呢?
而在中国,中国的东西南三方都有女儿国的传说。《梁书·东夷传》记齐永元元年,荆门有个和尚叫慧深东渡日本,他说日本东千余里有女儿国,女孩子长相都肤白貌美,非常标致,身上有毛,长发委地,每年二三月间,入水就能怀孕。怀孕四个月,至六七月间就可产子,女人胸前没有乳房,脖颈后有毛,毛上能分泌乳汁,奶大婴儿。婴儿一百天就能行走,三四年就能成人。他们像动物一样吃当时一种叫咸草的植物。法国学者希格勒认为咸草,也就是现在我们吃的海带。
西晋《博物志》卷二“异人”说海上有一国,只女无男。有人在海上发现了一件衣服,和中国人穿的其他都一样,就是袖子竟长达三丈。这会是什么人穿的?又有人发现一条破船,船上那个人,颈部还有一张脸。因为言语不通,又不肯吃食物,此人就饿死了。这些怪人就生活在沃沮东部的大海。沃沮,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咸兴,那么沃沮东部,应该就是现在的日本海,最近的岛,当属于日本的北海道,古称虾夷。
而《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全称是西梁女国。
西梁(555年—587年),又称为后梁,为中国在南北朝时代出现的国家。这个西梁,和《西游记》中的西梁有什么关系?《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西域,这里的西梁,会不会与西凉有关呢?西凉,也就是凉州国西部,自汉朝建郡来凉州名字换了多次,有时叫武威,有时叫姑臧,有时叫西凉,有时叫前凉,疆域时大时小,公元400年汉人李暠在敦煌称“凉公”。405年迁都酒泉,逼近北凉。疆域在今中国甘肃西部及新疆部分,唐朝皇室李氏和诗人李白、李商隐都尊为其先祖。十六国后期,在西域吐鲁番盆地地区先后出现了两个流亡小朝廷,它们分别是:高昌北凉与伊吾西凉。伊吾,正是玉门关外的伊吾国。
隋大业初裴矩的《西域图记》提到了女国。《隋书》记:“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山上为城,方五六里,人有万家。王居九层之楼,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朝。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这一条,与《北史》中的记载相差无几,葱岭,也就是现在的帕米尔高原,这个女国,当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女性当权而已。
两者结合起来看的话,《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故事,恰是两者的结合,以伊吾国附近的女国为基础,加上海洋女儿国的佐料,就做出了一盘《西游记》的大餐,果然很美味可口。
海上敦煌
讲到海洋,上海隆平寺地宫的考古发现让青浦青龙镇曾经的繁华浮出水面。青龙镇是上海最早设立的市镇,唐宋时期的青龙镇依附于吴淞江这条黄金水道,随着江南地区开发的步伐,尤其是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替代陆上丝绸之路之后,青龙镇一跃成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和经济重镇,文化也继而繁盛。北宋书画家米芾曾是青龙镇镇监,而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陆游、苏辙、赵孟也都驻足此地。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又被称为香料之路、陶瓷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原来一直认为起点位于中国福建泉州市,随着隆平寺地宫的发现,现在这个定论是不是应该修正一下了?
确实,相对而言,陆路上变数太大,绿林中藏龙卧虎,令青面兽杨志丢了生辰纲和乌纱帽,在陆地上,当斯坦因踏上这条凶险的道路,古代丝绸之路的繁盛已成绝迹,恶劣的环境让多少绿洲变成不毛之地,但却并未完全摧毁从喀什噶尔到沙皇俄国的安集延和阿拉木图的商业往来。当时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骆驼和马匹,在当地身价倍增,结果当斯坦因来到这里时,他想更换马匹都非常困难。刚刚踏上东行之路的探险队很快就遇上了麻烦。一场暴风雪突然袭来,雪堆淹没了一切道路的踪迹,山野里寒风怒吼,一不小心就会摔倒。通过阿塔阿巴德后也是一段难熬的旅程:“小路在其两侧的峭壁上爬行,狭窄的栈道紧贴着山崖,凶险异常。”有的地方有“之”字形急转,有的地方则像直立的梯子,连斯坦因的爱犬“尧乐希伯格”也免不了“被驮运的屈辱”。
而海上虽然海盗横行,风云变幻,但至少看上去一马平川。郑和、哥伦布、麦哲伦以及无数为了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人,乘坐着大小各异的船只扬帆远航,留下多少传奇?
马可·波罗在印度看到了一种商人用的船舶。这些船舶由冷杉木制成,只有一层甲板,甲板以下被分成62个小船舱,每个船舱能容纳一位商人。船上的舵非常先进。为了防止碰到鲸鱼,吨位较大的船,货舱壁多达13层。吨位最大的船需要船员300名,一根桨一般需要四个人同时来划,而这样的大船能装载的货物也是惊人的,马可·波罗看到的,每艘船能装运五六千担的胡椒。
这当然不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最大的船只。1987年,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初期福建泉州特征的古沉船,宽9.8米,高约4米,排水量600吨,载重近800吨,这艘沉船现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州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南海i号”上出水的瓷器连呼惊叹:“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就是著名的“南海一号”。有人说这是“海上敦煌”,和敦煌一样,这些现在静静躺在博物馆中的文物仿佛在向我们诉说遥远的往事。
※凯发会员官网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