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角场,能有多方便?-凯发会员官网
阅读提示:开车的可参考智能行车诱导系统,搭地铁的可以无缝对接其他各区,坐公交的找到微枢纽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骑行者有自己的“保护壳”,行人还将有敞亮的地下通道……交通升级保障了整个区域发展的升级。一个升级版的“五角场”,正在冉冉升起。
记者|应 琛 实习生 | 秦诗雨
五角场广场上,看似平凡的一天,却因为四名乐手吹响的号角,而变得妙趣横生起来。只见一位身穿红衣的男子挥舞了两下交通协管员的红旗,呼啦啦一下子,五角场广场上就出现了一大群小学生,跟着《左手右手》的音乐跳起了舞蹈。这么一场行为艺术,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市民来看热闹。欢乐的气氛把不少围观群众也给“搭”了进去一起参与。原来这是一场“快闪”活动,而它并非只为了好玩。结尾处,两个人抬出了横幅:“文明交通从我做起”,玩的同时,更是为了呼吁大家遵守交通规范。
据悉,在上海市交通委的支持下,杨浦区政府从2015年起,积极推进“江湾—五角场交通示范区”的建设。仅过了不到一年就成效初见,通过开展聚合地面公交、整合道路资源、慢行设施、智能信息引导等元素的探索与实践,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如今,周末去五角场,不再是件让人“发怵”的事。
“大小”并施,让道路更通畅
五角场作为上海的城市副中心,是交通要道,也是杨浦居民和周边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逢周末,大量客流聚集于此。人多了,问题便随之而来。比如,地铁站离核心区的商场距离不近;公交车或打车十分拥堵;一旦自驾,停车库又一位难求……
记者从杨浦区了解到,交通一直是五角场比较大的问题。他希望通过建设交通示范区,一是要扩大公共交通,让公共交通成为五角场区域的出行首要选择;二是在交通的微处理上更加合理;三是通过停车诱导系统,还有在交通比较远的地方建设下立交或高架,从外围疏解五角场的交通压力。
据杨浦区交通管理中心介绍,这一年来,杨浦区确实也在这些方面下了许多功夫。随着江湾、五角场地区的综合交通改造,未来五角场将一改交通困局,新江湾城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步提升,江湾、五角场地区的交通与城市综合治理将整体升级。
“五角场是一个已经建成的地区,如果要进行大的改动,可能性不大,所以就要在现有的条件下,采取一些小改小革,做一些微调,充分发挥作用。”上海市杨浦区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旭东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
资料显示,杨浦区综合交通改造,首先从调整路网结构入手——殷高路—嫩江路、国定路、国权北路—武川路、淞沪路等区域地面主次干道建设,将构建起区域内部“五纵四横”的复合交通网络,预计可提高路网密度40%,提高运行车速30%,减少拥堵路段63%。
由于五角场地区也是市区仅有的几个环岛道路地区,加上林立的商场,周边道路一度拥堵严重。
“原本到杨浦区东面,只有国定路一个下匝道,车子下来后立刻就进入邯郸路环岛,加上国定路路面不宽,很容易路就堵死了。后来,我们就设想,过环岛之后,在国定东路再开一个下口,分流一部分车子。”上海市杨浦区交通管理中心曾惠峰书记解释道。
目前,中环国定东路下匝道已经贯通,可以说建成速度还是很快的。它可以很好地分流中环国定路出口的车流,方便前往杨浦东部居住区的车辆,减缓五角场环岛核心区的拥堵。
曾惠峰还向记者表示,为了让人们来到五角场不会“没方向”,交管中心还与同济大学合作,运用德国先进理念,在环岛划出导行线,“五角场地区有五个环岛,没有导行线之前,抢道现象很严重,经常发生擦碰。但当初交警部门对于‘划导行线’这个做法还有些疑问,但我们下狠心,去年12月先做了四平路和邯郸路两个环岛。今年4月底,另外三个环岛:黄兴路、淞沪路和翔殷路,也已划上导行线。现在,和交警部门联手,通过教育加处罚并施,效果非常好。”
另一方面,安波路是连接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重要支路,是国定东路创新创业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环线国定东路下匝道的配套道路。
多年来,安波路(双阳北路—国定东路)段因受用地条件制约,一直未能贯通。今年,安波路(双阳北路—国定东路)道路辟通工程被列入杨浦区“双十”工程项目,计划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该“断头路”打通后,将成为周边居民和通勤人流去五角场副中心核心区和国定东路创新创业街区的又一快捷通道,五角场副中心和创新创业基地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安波路也为该区域提供了一条舒适宜人的慢行通道,无需绕行至黄兴路、翔殷路等车流繁忙的主干道,让散步和骑车更为自在。
记者了解到,9月30日时安波路已具备通车条件。同时,三门路淞沪路下立交等道路工程也预计于2017年底前竣工。届时,相关工程“多管齐下”,不仅能解决江湾地区的出行问题,也能有效缓解车辆进入五角场的拥堵。
“将来还有一个选择,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军工路将全线建成高架7.54公里,其中5.23公里在杨浦区内,其他的在宝山。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尽快打通区区对接的道路。所以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作支撑的话,我们相信将来的五角场会更加便捷。”杨浦区相关部门表示。
智慧交通,缓解停车矛盾
道路建设的“硬件”之外,“软件”自然不能少。一套新型的智能道路停车、行车诱导系统正在完善——这套系统提供了从外围到核心区域的分层诱导,使车辆能够提前分流,减缓拥堵。刘旭东表示:“停车诱导系统和行车诱导系统的一级屏,在周边的国权路等地就开始发挥作用,如果区内车流量较大,诱导屏就会显示类似高架拥堵时的红、黄颜色,提示和引导车辆选择其他路径。”
进入智能诱导系统的二级屏,诱导屏上还会显示前方各个停车场的实时停车数据;三级屏幕则设置在各个停车场(库)的门口,显示停车场内各个方向的车位数据。
杨浦区交管中心调查发现,五角场地区的停车场(库)呈现非常典型的“中间挤、周边空”的现象。
“老实说,目前五角场总的停车位数量还不能满足停车需求,还伴有资源利用率明显不均的现象。环岛周边,比如万达广场、百联又一城,这几个核心商场一位难求;但一河之隔的创智天地,停车位又会相当充裕,没人去停。这就更加剧了停车难。”刘旭东说。
经过改造,驾车者在进入五角场地区前或刚进入该地区时,马上能够知道停车库的车位情况。如有拥挤,可通过其他道路直接前往较远的停车场,避免中心区域的进一步拥堵。另外,价格杠杆调节和路边停车管理也成为了改善中心区域拥堵的有力办法。
“我们还发现,有的停车场车辆进出较为频繁,容易造成车辆在门口排队,由此也造成道路拥堵。”刘旭东告诉记者,为此他们对这些停车场的收费系统也做了改造,采用“车牌自动识别”技术,门口拍张照,车辆无需停靠,直接入库,出库时自动计费,有效提高了车辆进出的速度,“当然,对于无牌照的车辆,有些车库还是可以人工取票。”
同时,杨浦区还推出了“乐行杨浦”微信公众号,为市民提供“指尖上的交通便利”。“它和我们的停车、行车诱导系统都是联网的,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实时了解道路和停车情况,也能在上面查询公交线路。”曾惠峰补充道。
最终,这些系统都会汇总到杨浦区交管中心的智能管理平台。据杨浦区交通管理中心交通管理部部长陈毕新介绍,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实现了对于道路行车状态的实时监控;对杨浦区内9个重点区域的交通拥堵指数提供24小时不间断统计;通过停车和行车诱导屏的管理,交通平台完成交通信息的场外发布和实时监控。
“二期我们正在做的主要是:第一,通过采集和共享数据,获取杨浦区内每个交叉口的流量和饱和度、每个路段的车速进行数据化的评估,进而实现对全杨浦区的路网服务水平的监控和管理。同时,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分析软件系统,对道路及交叉口的交通服务水平给予排名,建立发现问题的机制。之后引入交通仿真系统,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给综合决策以参考。最后就是系统评估。杨浦区交通委在实施道路工程以后,会对施工前后的交通运行状况进行评估总结,让下一次的道路建设工作更完善。”陈毕新表示。
公交微枢纽,凸显“零距离”换乘
五角场商圈周边地铁、公交、出租站点分散,市民从地铁出口到公交站点要步行200多米,换乘不便。公共交通系统也是江湾五角场综合交通改造最大的亮点。其中公交“微枢纽”的设立非常吸引眼球。
曾惠峰强调,所谓“微枢纽”,受场地空间限制,并非原先人们概念中的公交车枢纽站,而是集地铁车站、公交车站、出租车扬招点、公共租赁自行车四个元素中的两个以上,就可以构成公交“微枢纽”。乘客从地铁下车,可立刻进入公交站或者出租车站,进行“一键叫车”以及租赁自行车。这样的“微枢纽”比普通公交站稍大一些,功能丰富一些,能最大程度为乘客提供便利。
曾惠峰进一步表示,“微枢纽”将凸显“零距离换乘,多网融合锚固”的理念,提高公交、出租、自行车的智能化服务和管理。
记者了解到,“微枢纽”内还加入了公交到站信息、出行信息发布、搜索查询等智能化服务功能,成为周边公交信息的发布源。
五角场四平路苏宁生活广场上的“微枢纽”,就是五角场地区首个多种交通方式换乘点。在20米的范围内聚集了公交、地铁、出租、公共租赁自行车四种交通。而在这座小型车站一侧设有一4米高的智慧路灯,市民看到智慧路灯,就能找到“微枢纽”。当然,智慧路灯除实现夜间照明功能外,也可以作为一个界面化平台,供市民在路灯下查询公交、地铁等各类信息,增强了市民在户外了解公共交通信息的实时性和便捷性。市民还可进行“即时叫车”和“预约叫车”,解决部分人群,特别是老年群体打车困难的问题。此外,公共租赁自行车在江湾—五角场区域范围内可以异地借还,解决周边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每逢节假日高峰时段,四平路西侧、苏宁电器广场门口的出租车乱停靠现象就很突出,广场地下车库的出入车辆经常会与出租车扬招点的车辆交织、冲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规范出租车运营,杨浦区又在微枢纽区域内加设了3个出租车泊位和1个出租车站亭,用以固定出租车停靠点和乘客等候区。
微枢纽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换乘服务,同时也让市民出行变得更加轻松、智慧、低碳和“任性”。截至目前,五角场地区已经建好的微枢纽有6个,今后,杨浦区还将在核心区外围及江湾地区陆续增设“微枢纽”站点。
而根据市交通委规划,将在五角场—新江湾城地区打造全新的“干线 社区巴士 区域线”地面公交线网模式。黄兴路—淞沪路、闸殷路、政立路、四平路等将试点客运走廊,以“一路一线、区域成网、换乘便捷”的思路,设置干线为区域公交主骨架;社区巴士则将打造“连环状”微循环线路,加强新江湾城各个社区与轨道交通站点、地面公交干线的联系。殷高路—嫩江路、淞沪路—闸殷路等31.3公里道路将规划公交专用道。
据测算,江湾五角场地区的地面公交线网调整后,公交站点300米半径基本实现全覆盖,线路重复系数大幅减少,地面公交运行效率将明显提升。
当然,整个五角场—新江湾城还将成为对行人、慢行交通非常友好的地区。据悉,五角场核心区内,将形成国定路—国定东路—国和路—政通路组成的非机动车“保护壳”,避免非机动车穿越核心环岛。新江湾城内,则将构建交通型 休闲型慢行通道,改善非机动车通行条件,并推广非机动车停放点及公共租赁自行车。
轨交与人行通道,共筑地下五角场
路面公交之外,轨道交通8号线、10号线、12号线则构成了杨浦地区的地下交通网络。至2020年,随着轨交10号线北延伸和18号线的建设,江湾五角场地区内骨干道路网络将基本形成,支路网络将更加密实,路网密度将达到5.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记者从地铁申通集团了解到,18号线一期从2016年5月12日全面启动,将在2020年底实现一期的试通车。18号线全长32公里,共有26座车站,其中在杨浦区设置了8座车站,涵盖了3所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还包括各大医院以及大型、成熟的居民区;并通过以下几个站点的设置实现与其他线路的配合——在江浦公园站与12号线同站换乘,在江浦路站与8号线同站换乘,在四平路国权路站与10号线同站换乘,在最北面的长江南路站与3号线换乘,过黄浦江后,还可以同14号、9号、6号、11号线换乘,在龙阳路则分别同磁浮线、2号线、7号线、16号线、规划机场快线实现五线换乘。
申通集团18号线项目公司副总经理陆晨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杨浦区作为一个人口大区,市民对于前往市中心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每天在高峰时段人员拥堵情况是非常严重的,8号线的情况尤为突出,“18号线建成后将起到一定的人员分流作用,减轻其他线路的客流压力。同时,由于已经建成的8号线、10号线、12号线在杨浦区皆为东西走向,18号线填补了杨浦区交通南北走向上的空白,将成为杨浦区在南北方向出行的大动脉,给处于上海东部的杨浦区居民在南北方向上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直接沟通杨浦、宝山、浦东三区,杨浦区居民前往浦东不需要像以往一样先到市中心再过江,同时也满足了浦东南部的居民快速到达市中心的需求,可以说是杨浦区南北向交通问题的一个终极凯发会员官网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在陆晨看来,18号线对于杨浦区自身的发展建设而言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18号线上的丹阳路一站,将杨浦正在建设打造的南部滨江同五角场串联起来,对滨江地区的功能提升有着辅助作用,其次,还能够通过交通吸引人流聚集到滨江地区。”陆晨解释道,由于18号线将已经建成的8号线、10号线和12号线串联起来,使得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同陆家嘴城市副中心形成连接,让浦东和杨浦这两块热土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在与地面交通的接驳方面,陆晨和团队将对站点周边的自行车停放作一定的预判,将来站点周边出入口、小广场将按照预测的乘客流量设置一定面积的自行车停放点。为了给乘客提供方便,推动杨浦区城市交通“微枢纽”的建设,18号线将在地铁出入口的设置上多动脑筋。陆晨告诉记者:“我们已经把地铁的出口点规划给了市交委的交通运营部门,他们将研究是否需要增设和改良地面的站点。”
在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陆晨和团队也希望用好地铁的公共空间,“我们希望在保证准时、安全的基础上,致力于给乘客提供一个舒适的乘坐环境,利用好地铁里的公共区域,做一些中华文化、艺术的宣传,例如,设置地铁音乐角、地铁壁画等等。”
此外,创智天地距万达广场步行约10分钟。如遇刮风下雨,把车停在创智天地再步行过去,不太方便。综合交通改造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我们这还有一条长度将近500米的淞沪路地下通道(从政学路至环岛),开通后将大大方便行人,它连接了地铁和主要商场,共有13个出口。”曾惠峰透露,这条通道非常漂亮,堪比机场航站楼,为了让行人在地下不至于迷路,“除了行人诱导系统,每个出口都有明确的标志,有液晶显示屏,还有10台落地信息搜索触摸屏。这样在地下,人们就能知晓路面的公交车以及地铁,什么时候到站。”
交通升级保障了整个区域发展的升级。一个升级版的“五角场”,正在冉冉升起。
※凯发会员官网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